教研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学术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4-11-20

11月1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主持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刘志伟,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幸明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海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等领导出席会议。刘志伟副秘书长、曹文军书记、幸明军书记分别致辞,王洛忠副校长主持开幕式。来自京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媒体代表等八十余人参会。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优势转化为推动国家安全更为巩固的强大力量。首都师范大学将以新成立的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新获批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全方位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幸明军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纲领。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一直重视国家安全学科和专业建设,聚焦国家安全专门院校建设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把国际关系学院努力建设成有影响力的国家安全专门院校。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刘志伟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服务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委国安办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建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作为北京市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高地,国家安全事业的宣传阵地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师范大学肩负更大使命。国际关系学院具有深厚的国家安全底色,是认真响应国家安全领域治理的院校。此次研讨会将国家安全实务与学术研讨相结合,是很好的尝试,未来进一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围绕国家安全重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研讨会设“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科技赋能与国家安全治理创新”两个主旨论坛。
 主旨论坛一由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新水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校长程琳作题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国家安全学建设”主旨报告。他表示,国家安全学作为新设置的一级学科,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紧密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注重基础理论创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委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少将唐永胜作题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途径探析”的主旨报告。他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一是以制度创新为牵引,通过改革和创新国家安全制度,构建完善、高效、健全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国家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能力提升,以塑造良好的战略态势和提升战略能力为目标;三是在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通过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合作能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大慧作题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过程逻辑”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国家安全能力是一个兼具结构性和过程性的概念,可以将其分为监测预警能力、防范化解能力、影响塑造力,这三种能力不仅具有过程性和连续性,也是实现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三种重要路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小强作题为“当前国家安全形势、任务和要求”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际思潮激烈碰撞、国际安全挑战复杂,应当坚持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系统合力。特别是在国家政治安全保卫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塑造良好外部环境主动战和社会安全防控整体战四大战场上发挥统筹和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安全与治理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二级教授李文良作题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内涵探究”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实体、制度和管理工具,而国家安全能力则涵盖领导能力、保障能力、话语能力和韧性能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指国家安全主体为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国家安全目标,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结构科学化、回应规范化、效能优化的过程。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进行论坛总结。他提出,国家安全体系的现代化不仅是技术与知识的革新,更关乎战略与人才培养的完善,是政治、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升级。专家发言让我们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实现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主旨论坛二由国际关系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刘中伟主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作题为“数智条件下国家认知领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数智时代国家认知域安全面临信息茧房效应下的算法权力扩张、虚假信息传播抹黑攻击政府、意识形态渗透与认知操纵等挑战,并从认知技术研发、认知防御部署、认知攻击强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北京大学法学院凌斌教授作题为“国家安全视域下的网络空间治理”的主旨报告。在他看来,传统网络安全边界防御已然失效,现代网络攻击正呈现无边界分散性威胁的特征。他进一步介绍了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政策框架、主要机构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职责和跨部门协同机制,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南开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张发林教授作题为“改革开放3.0与中国国家金融安全”的主旨报告。他提出,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迈向3.0阶段,其中,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从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两个维度提出了理解国家金融安全的系统框架。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凯教授作“科技赋能国家安全治理——理工管交叉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的主旨报告。她认为,学科交叉为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推进理工管交叉研究,在涉及国家安全研究的危机识别、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行动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产出了重要成果。

    华东政法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阙天舒教授作题为“新区开放视角下科技赋能国家安全治理研究”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国家安全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发重叠、本土安全和域外安全的界限日益模糊、个人同国家本体安全的需求逐渐提高等形势。他以浦东新区科技赋能新区开放安全治理实践为例,介绍了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领域。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杨华锋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他表示,五位专家学者报告特点鲜明,一是始终围绕时代使命和时代诉求,二是精准呈现我国安全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三是在系统深入的综合比较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理念、认知和思维创新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戴长征

北京大学  凌斌

南开大学 张发林

北京师范大学  刘凯

华东政法大学 阙天舒

国际关系学院  杨华锋

此次研讨会加深了思想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为推动构建首都国家安全新局面贡献学界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61310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信

Bilibili

版权所有©国际关系学院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2号